首页  | 新闻  | 体育  | 娱乐  | 经济  | 科教  | 少儿  | 法治  | 电视指南  |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
>> 关于我们

阿老师

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18日 16:34

  阿老师是一个非典型性称呼,来源于可爱的安徽人民,被尊称的对象是我组制片阿彪。

  阿彪本名胡明彪,出生于上海,昵称阿彪,而且一昵就是几十年。认识的人都习惯用这个简明扼要的代号,叫起来还显得颇为熟络,至于他的官称,早已年久失修,很少有人知道,就连他自己都十分陌生了。

  一次,有份快递,快递员说是送给《综艺大观》胡明彪的,他热情接待了小伙子,并下意识地喊:“谁是胡明彪——”听见徐姐在一旁乐,他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就是那个人。快递员诧异地看着他,估计心里琢磨:是不是《综艺大观》的人都会演戏?

  另一次,我的一期节目在大理直播,返程途中,几十位演员、工作人员都已登上飞机,惟独没见阿彪。剧务小武慌忙去看究竟,只见他在安检那儿就被拦住了。

  “您贵姓?”

  “我姓胡。”

  “那机票上怎么姓阿?”

  ——原来机票上的名字是“阿彪”,这跟证件上的胡姓先生严重不符,机场义正词严地拒绝他登机。

  看着阿彪孤苦伶仃的身影,小武惭愧不已,订票的时候他一点都没想起“胡明彪”来,而且他和徐姐核对了好几次都没发现问题。唉,谁让“阿彪”这么深入人心呢!

  阿彪的名片上印的也是“阿彪”,真是明着骗啊。所以我和他在安徽做牛奶节开幕式的时候,当地的同志都将此当作了大名,可能觉得直呼其名不敬,所以宣传部长第一个称其为“阿老师”,遂“阿老师”流行于各色人等,有人还创意性地大喊“阿主任”,用安徽方言叫出来甚是好听。

  阿老师一向办事认真,加之有上海血统,更多了十二分精明。制片工作原本就是待人接物、内保外联,事无巨细,但阿老师总是沉着应对,兵来将挡,水来土淹。尽管年纪已经五十开外,但总好像比我们这些年轻人还有活力,“老大爷”称赞其有吃苦耐劳、坚韧不拔的“钉子”精神。

  做节目一有困难,我们就习惯性地找阿老师来克服,事情往往都有令人满意的结果,因为再大的困难也怕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”的信条。

  有一年陈雨露导演做国庆晚会,采风的时候看中了我军北海舰队的一艘军舰,想在那上面做点文章,于是霸道地命阿老师“必须办到!”。可那毕竟是条气势盖天的大船啊,而且涉及军事,非同儿戏,难度可想而知。

  如果换个人,在接了五、六个回绝电话后肯定一败涂地,早早敲响了退堂鼓,然而阿老师却不同。他跑军委、跑总参,报告打了几十个,鞋虽没磨破,脚也着实疼了一阵子。经过半个多月坚苦卓绝的联络,终于用真诚和笑脸,一点一点推开了希望的大门,实现了陈导的愿望。在屏幕上,航拍的军舰威武雄壮,战士们用旗语打出的“祖国万岁”震撼人心,尽管占用的篇幅不大,但蓝色的大海托举出的祝福却成为整台晚会的一大亮点。

  毛主席都说了,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。阿老师最懂得这句话,有了伟人语录做指导,什么事都难不倒他。演员搞不定吗?道具没落实吗?景片不理想吗?找阿老师啊!电视台的门难进吧?你如果忘了带出入证,阿老师的电话打过去,你就行动如常了。所以稀松平常的小事根本不在话下。

  不过,阿老师也做了一件很让上海人丢面子的事。

 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,在电视台西门有两位西装革履、手提公文箱、企业家形象的人,他们正焦急地左顾右盼。

  也许看出阿老师是个“难不倒”,所以主动迎上前来,并十分真切地说他们是从安徽来的,看一个在电视台工作的老乡。没成想老乡今天没上班,给他带来的10筒茶叶也送不出去了。

  “我们马上就得赶火车,这茶叶总不能再提回去吧?这样,看您挺辛苦的,这茶叶就算我们观众的一点小礼物送给您吧。”真诚的眼神让阿老师很感动。

  平白无故怎么能白要人家东西呢?“你们那位老乡叫什么名字啊,我明天帮忙给送去不就行了吗?”

  “哎呀,很不巧,他出差到广州了。”

  这可是个难题,看着两位企业家无奈的神情,阿老师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了。

  “这样您看行吗,我们要是送给您,您肯定不会收的,这十筒茶叶您给200块钱意思一下就行了。这茶是我们家乡产的今年的新茶,您拿回去给办公室的同事们品品,如果觉得好,您给我打电话,我多寄点来。”说着,其中的一位老兄掏出了名片,单位、住址、电话一应俱全。听说是新茶,阿老师动了心,那些精美的茶叶筒也帮助他顺利地掏了钱。

  互道珍重后,阿老师兴冲冲地闯进办公室,“大家有新茶喝了啊,这回可捡了个大便宜!”听他说200块买了10筒茶叶后,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断定:“肯定是假的!”

  果不其然,打开精美的茶叶筒后,除了上面一层薄薄的茶叶外,里面全是杂乱无章的烂树叶子!愣了很久,阿老师还没从残酷的现实中回过味儿来。蓦的,他掏出了那张印花名片,认真拨打后才发现,那上面的号码跟本打不通。查合肥114一问,也压根没有什么“某有限公司”!看来是彻底受骗了,尽管200块钱不多,但无疑给阿老师光辉的一生、战斗的一生抹了黑。

  倒掉烂树叶子,阿老师依然把10个茶叶筒留下了,“谁缺茶叶筒来我这儿领啊!”那语气明显像丢了“命根子”的李莲英,沮丧,落魄,无奈。黄海涛在一旁敲着小边鼓:“这不像咱上海人干的事啊。”

  茶叶事件很热闹了一阵子,实在是因为发生在阿老师身上太意外了——舞台上越意外的“包袱”抖得越响。

  正当此事行将淡漠的时候,更大的意外出现了。

  这天小武从西门出来,无意中看见两个人,行头扮相仍与企业家十分相像,仔细观察,的确一手公文包,一手茶叶筒。顿时,小武同志怒从心头起,恶向胆边生,一声怒吼,如多年前刘文学抓偷辣椒的地主般擒住了骗子双手。

  起初骗子们还想抵赖,小武机智勇敢地向门卫求援,并迅速报告了台保卫处。阿老师也及时赶到事发现场,那真是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!在革命群众正义凛然的声音下,心虚的骗子很快就范,阿老师遂雪了一剑之仇。

  那天阿老师是哼着小曲儿走进办公室的。文/孙滨

(编辑:晓宇来源:CCTV.com)